新基建,是2020年全國兩會的熱門話題。作為“新基建”的核心領域之一,工業互聯網可看作是數字“新基建”的領頭羊,因而受到中央決策層的高度重視。
根據規劃,我國將分“三步走”發展工業互聯網:到2025年,基本形成具備國際競爭力的基礎設施和產業體系,覆蓋各地區、各行業的工業互聯網網絡基礎設施基本建成。到2035年,工業互聯網重點領域實現國際領先。到本世紀中葉,工業互聯網綜合實力進入世界前列。
工業互聯網如何站上“新基建”的高地
“工業互聯網作為新一代網絡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的產物,是實現產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和關鍵支撐,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重要基石。”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長、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秘書長余曉暉說。
中關村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理事長李平深有同感:“各國力推工業互聯網技術在工業領域的應用,都希望掌握第四次工業革命的話語權,確保其自身在全球經濟競爭中的領先優勢,都有著深厚的國家戰略考量。”
工業互聯網被納入新型基礎設施,也是肯定了工業互聯網對制造業發展、對經濟發展的積極作用。
具體而言:
一是工業互聯網正成為企業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的基礎設施。通過工業互聯網的部署,傳統制造技術和生產經營組織體系融合5G、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實現生產和經營管理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升級,企業制造資源配置和使用效率及生產率大幅提升,并實現產業價值鏈的提升。
二是正成為促進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的利器。工業互聯網具有較強的滲透性,不僅僅用于工業領域,還與能源、交通、農業、醫療等整個實體經濟各個領域融合,為各行業數字化轉型升級提供網絡連接和計算處理平臺,加速實體經濟各領域數字化進程。
三是正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動能。工業互聯網的本質是以數據流帶動技術流、資金流、人才流、物資流,形成新的生產方式和發展范式,從而促進傳統工業制造體系和服務體系再造,大幅提升傳統動能的質量與效益。同時,將促進各類資源要素優化配置和產業鏈緊密協同,不斷創新產品、服務和商業模式,延長價值鏈,形成增長新動能。
提升工業互聯網平臺能力和科技能力
全國人大代表、海爾集團總裁周云杰建議,將5G、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工業互聯網等創新技術結合起來,提升我國工業互聯網的平臺能力和科技能力。
結合“新基建”建設,將5G、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工業互聯網等創新技術結合起來,提升我國工業互聯網的平臺能力和科技能力;集中優勢資源,專注工業軟件及工業APP的研發,并建立開源的生態系統;通過產融結合,加速企業的智能化、網絡化和信息化,以適應工業互聯網的要求;出臺相關政策,鼓勵中小企業上平臺、用平臺,并明確平臺方為中小企業賦能的責任。
發展工業互聯網解決企業“數字焦慮”
全國人大代表,浪潮集團董事長兼CEO孫丕恕表示,通過發展新型互聯網,幫助政府、企業與個人解決“數字焦慮”,一直是孫丕恕掛在嘴邊的話題。多年來,孫丕恕一直努力兌現著自己的期待。
在連續兩年提出工業互聯網相關建議后,今年他再次提出了《關于推動工業互聯網縱深發展,促進數字化轉型發展的建議》。建議指出,在我國工業互聯網應用逐步走向深入的過程中,依然存在市場化運營和持續服務能力不足、平臺生態體系薄弱、平臺PaaS層賦能不夠等問題。
為筑牢產業基礎,孫丕恕建議,鼓勵企業共享開放不影響企業生產經營的數據,推動工業數據流動,以培育數據驅動的工業發展新模式、新業態,實現制造業提質增效;加快工業APP開發者人才隊伍建設,構建工業互聯網APP應用創新生態圈,充分發揮制造業各行業協會和軟件協會作用,鼓勵不同類企業合作進行工業軟件聯合開發和推廣應用。
同時建議,各地方政府和工信部門授權、鼓勵工業互聯網平臺運營商采取市場化手段,積極統籌開展工業互聯網公共服務平臺、園區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與運營,打造區域性、產業化的新型基礎設施,并出臺相關優惠政策,推動中小企業上云上平臺。
誰擁有工業互聯網,誰就能掌握工業的未來
每一次工業革命都是由某一項技術引領的,而每一次工業革命也都誕生了一個新的經濟強國,以互聯網技術在工業領域的運用為核心技術驅動力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已經到來。我們很欣喜的看到,越來越多的制造企業開始擁抱數字化、擁抱工業互聯網。
作為北京市經信委“第一批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智能制造關鍵技術裝備供應商”,工信部信通院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第一批工業互聯網平臺優秀技術供應商,天拓四方集團將攜“數網星工業互聯網平臺”、西門子工業軟、硬件產品和技術及自研的各系列數據采集、網絡、通訊、電氣配套等硬件產品和實時數據庫軟件,助力工業制造業數字化萬企上云”的落地實踐。